首页 栏目首页 > 行业 > 正文

今日观点!浅谈以文化建设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文化建设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既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风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通过文化振兴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有力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富有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涵之一,要在不断厚植物质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最为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现为家族文化、祠堂文化以及民俗艺术文化等,在凝聚人心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些是农民增强人文情怀、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俗、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进程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的社会形态和农民的生活方式。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寻核心价值观与农村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充分展示农村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在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等农村丰富的传统教育资源,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公共文化是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因此,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首先应该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建共享,推动农村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农村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建设形式、资金投入方式、运行管理、评估与考核办法等方面制定出可操作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派驻文化志愿者参与农村文化服务、辅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文化品位和幸福指数。其次,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既满足了农民的精神需求,又充盈了农民的钱袋子;着力创作文化精品,创新公共文化传播形式,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积极参与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消除城乡“文化鸿沟”“教育鸿沟”,让农村成为能吸引人、留住人的创业沃土。再次,要构建“省、市、县、镇、村”五级管理体系,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压实责任、落实到人,切实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世界,建设幸福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梦。

(作者:李雪晶,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幸福课堂》建设阶段性成果(编号:2021-43))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